通知公告

关于印发2016年业务工作要点的通知

  • 时间:2016-01-14

  • 浏览:4627

  • 来源:

  • 作者:综合业务处

  • 字号:
  • 打印

  • 分享:

川供201610  

  

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

关于印发2016年业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 

  

各市(州)供销社,省社直属企业:   

现将《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6年业务工作要点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贯彻落实。  

  

附件: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6年业务工作要点  

  

  

  

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

2016年1月11日  

  

  

  

附件  

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

2016年业务工作要点  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是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。全省供销社要深入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,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突出流通现代化和服务规模化两大重点,把握国家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变化,把握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、带动产业升级的新趋势,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企业转型、产业升级,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,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。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,推进供销社各项业务工作发展,努力在以下重点领域实现新的阶段性突破  

一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,打造网上供销社,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。  

 一是加强主体培育。继续加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,创新电商公司组建体制及运营模式,挖掘电商公司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及盈利模式,实现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。  

 二是推进网点建设。有序推进各县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建设,科学布局村级电商服务网点,拓展村级电商网店盈利模式,培养当地农民“互联网+”意识,继续抢占农村电商市场。   

三是构建物流体系。加速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,理清供销系统现有物流配送体系,整合当地物流配送社会资源,努力打通县、乡、村、户物流通道,提前抢占农村电商物流市场。  

 四是宣传总社平台。广泛宣传全面对接总社电商平台起点高、流量大、辐射广、关注多、产品优、功能全、特色新等优势,精选当地特优农副产品及时入驻总社平台,帮助农民致富增收。  

 五是拓展区域平台职能。不断拓展各地区域性电商平台职能,积极探索各地现有区域性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、引流模式、盈利模式,坚持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,努力构建县域内城乡之间日用品、零散生鲜活农副产品、农资、金融、乡村旅游、便民服务等领域信息传递的新渠道。  

六是探索电商扶贫。充分发挥供销社扎根农村的条件优势,加强与地方扶贫部门沟通联系,积极探索“电商扶贫”模式 。  

 七是开展农资电商。充分发挥农资流通网络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,以“网上庄稼总医院”为依托,开展“互联网+农资服务”,不断完善农资电子商务。  

 八是强化人才培育。充分依托“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”、“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”、“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”等载体,继续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力度,深入开展农产品生产、包装、物流标准化研究。  

 九是争取政策支持。积极参与国家、省级或地方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、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,争取中央、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和财政项目资金支持。    

 十是加速电商交易。注重电子商务发展的经营性与实效性,着力提升电子商务交易额,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,有效解决区域范围内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,实现助农增收目的。  

二、着力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,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延伸产业链、价值链、增收链。  

一是培育龙头企业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、批发交易市场、现代物流业提升供销社企业的农产品加工营销能力,引导产业融合发展。创建产业融合示范基地(园区),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、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,引领带动产业集聚发展。  

二是打造特色产业。持续抓“一县一特”发展,着力打造有供销社传统、品质特色、规模优势、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。示范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、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升农产品供给的针对性、有效性  

三是完善利益机制以资本、股权为纽带,建立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,实现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及其农民成员等参与各方利益联结更加紧密。  

四是突破关键环节。整合政策资源、项目资金集中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仓储、冷链物流及加工设备更新突破供销社企业发展瓶颈,形成支撑企业发展的高效、优质资产。  

五是开展试点示范引领。选择基础较好的10个县级供销社,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。  

六是积极协调各方面支持。加强与发改、财政、国土等部门沟通,落实财政资金、建设用地等支持政策。  

 三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,强化为农服务中心建设,打造服务现代农业的综合平台。  

一是培育托管服务主体。依托农资经营企业、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基层社,通过改造提升或新建为农服务企业,开展土地托管服务。新建为农服务企业,原则上应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股。  

二是建设为农服务中心。把为农服务中心作为托管服务工作重点,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,集中与分散相结合,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,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建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,通过改造庄稼医院等,配套建乡镇服务站。  

三是按需完善服务功能。主要面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针对农业生产的2—3个关键环节,选择提供良种育苗、配方施肥、农机作业、统防统治、烘干储藏等服务,积极探索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。  

四是坚持市场化原则。把为农服务中心办成经营性服务平台,按照市场化原则,企业化运行。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。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服务半径,合理确定服务收费,确保服务规范化、标准化和可持续。  

五是整合服务资源。立足当前,因地制宜,兼顾发展需求,建成开放平台。积极协调农技推广、金融保险等各类服务资源,整合参与为农服务中心建设、设立服务窗口,努力构建“一站式”、综合性服务平台。  

六是统一标识、标牌,规范管理服务档案,逐步完善服务标准,叫响“农民外出打工,供销社为农民打工”口号。  

 四、推进联合合作,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,打造行业排头兵。  

一是加强农资、农产品、再生资源、日用消费品、烟花爆竹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,新建、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,提升传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。  

二是创新流通方式,大力发展连锁经营、现代物流,推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、物联网融合发展。  

三是推进相关产业纵向整合,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整合、农村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整合,引导产业集聚发展,提升行业影响力。  

四是促进特色产业加快同业横向整合,推进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,加快培育大型加工流通企业集团。  

五是发挥政策、项目导向作用,扶持重点企业、优势产业发展。  

六是创新投融资方式,充分利用财政项目、股权投资、产业基金等多种手段,借力发展壮大。  

五、围绕扶贫精准化,发挥独特优势,创新扶贫开发,谱写服务新篇章。结合工作职能,积极探索创新、总结提升扶贫开发工作,重点探索电商扶贫、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工作,创新供销社扶贫开发工作。  

  

  

<!--EndFragment-->